谷培生:《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前言
2021-12-17 07:51:54
  • 0
  • 0
  • 33
  • 0

现在发出的是我今年编纂的《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前言。

谨以《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告慰寄阁寺村谷氏前人永垂不朽!祝愿寄阁寺村谷氏家人万事如意!!祝福寄阁寺村谷氏后人生生不息!!!

感谢上苍!我编纂的《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于2021年12月10日完成印刷,拉出印刷厂。蓦然发现,2020年我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工程兵建筑第204团纪念集》,也是12月10日完成印刷,拉出印刷厂的。谢天谢地!

       《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前言

        谷培生

       (一)导言

       族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主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从字面来看,宗谱、族谱和家谱是有很多不同的,顺序上也是从大到小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三者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许多时候都已经将其看为同一件事物了。

       宗谱,是同祖之完全谱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记其一支,均还不为宗谱,这就是宗谱区别于族谱、家谱的地方。

       族谱,是某宗下的一个新开辟的族体。族谱不是一个完全的宗族谱系,它只记述了这个宗族部分后裔。

       家谱,是一直系内的本家之谱。

       总之,同宗不同族;同族不同家。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族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族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可以说,我们编纂族谱,属于家国情怀。我们应该搞清楚,我从哪里来,我该怎么活,我往哪里去。我们要为先人尽孝心,为自己积德福,为后人留史料。

       (二)谷姓解读

       姓谷,首先必须搞清楚搞准确咱们的“谷”姓用字。

       许多人以为咱们姓的“谷”是稻谷的“谷”,这是不够准确的解说。其实咱们姓的“谷”,应该是山谷的“谷”。

       山谷的“谷”与稻谷的“谷”,在古代是两个字。

       山谷的“谷”,从古到今都是“谷”。

       稻谷的“谷”,古代的写法是“穀”。

       看一看《新华字典》对谷、穀的解释:

       谷gǔ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谷”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

       姓氏“谷”,就是这个“谷”字。

       组词如:虚怀若谷、空谷幽兰、空谷足音。

       穀gǔ

       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说文解字》:“穀,百谷之总名。从禾,穀声。”

       穀,古代通假“谷”,近代简化“谷”。

       组词如:五谷丰登、稻谷飘香、五谷不分。

       古代“谷”、“穀”的隶书写法(图:左“谷”,右“穀”)。

       当然,据百度谷姓渊源里说,古代有姓“穀”的,后来“穀”字通假、简化为“谷”字。

       百度文章说谷姓渊源之一是“穀”的理由为:“谷城,因神农在此植五谷而得名。”(《九域志》),在谷城建国的谷国遗民以“穀”为姓,后来“穀”字通假、简化为“谷”。

       我对这种说法存疑,理由有二:其一,谷国,从古到今写谷国,没有写“穀国”的。既然两字通假,不能只有“谷国”而没有“穀国”。其二,谷国(今湖北谷城)的得名,不是因为“神农在此植五谷而得名”,应该是因为地形,“西周封嬴绥为谷伯,名为谷国,都城建于谷山。”(《谷城县志》)而地名“谷山”,源于地形,“古谷伯城在城北15里之谷山,《水经注》作谷城山,亦作谷神山,山上有庙祀谷伯嬴绥。”(《谷城县志》)谷城县“南依荆山,西偎武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汇入汉江”,这是山谷的地形地貌。

       “穀”字,姑且不论,只看“谷”字。

       “谷”字的各种字体:

       甲骨文谷字的写法:

       隶书谷字写法:

       篆书谷字的写法(李阳冰):

       楷书谷字的写法(欧阳询):

       草书谷字的写法(于右任):

       行书谷字的写法(赵孟頫):

       咱的谷字,有山有水;咱们姓谷,在谷满谷!

       我姓谷,我荣幸,我骄傲!

       (三)谷姓渊源

       如今识文断字的文化人比较多,获得资料和信息的渠道多、速度快、量大、面宽、多元。相信许多人查阅过谷姓资料。所以下面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谷姓渊源。

       谷姓,宋版《百家姓》列在第228位,2007年和2010年中国姓氏排行第144位,人口较少,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08%。谷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河北、山东、河南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谷姓约占中国汉族谷姓人口的66%。

       百度里关于姓氏源流的东西,属于参考性资料,不可全信。

       百度里关于谷姓渊源的十来种说法,归纳起来,只有二种:

       其一,源于国名、地名。谷国,上古时期由华夏族建立的一个嬴姓诸侯国叫谷国(今湖北谷城),后被楚国所灭。以封地为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尾孙被封于夹谷,他的后代于是以国为姓,称为谷氏。

       古代有个谷梁城(今河北安平),居住在那里的人遂以地名命姓,称谷梁氏。春秋时期以后,谷梁氏逐渐省文简化演变成单姓谷氏、梁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二,他姓改姓而来。北魏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文化上汉化改革政策,鲜卑族人谷会氏、吐谷浑氏、谷浑氏,改为汉字单姓“谷”。据《鼠璞》载,古代有郤姓,唐叔虞后代,后去掉邑旁改为谷姓。据《唐书》载,唐代谷那律,复姓谷那,本来是东夷人,后来他的后代都改复姓为单姓谷。

       今彝、汉、土家、满、蒙古、回、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谷”姓。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谷氏,世代相传至今。《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沈谷氏,其后即已冠汉姓为谷氏、沈氏、申氏、穆氏等。《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金国时期女真夹谷氏部族,后来改汉字姓多为谷氏。《八旗通志》记载:鄂温克族、满族吴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字姓为谷氏、吴氏等。

      至于说谷姓渊源之一是稻谷的“穀”,我在前面《谷姓解读》已提出质疑,此处不再赘述。

       至于谷姓名人、郡望、堂号,网上有海量信息,我没有证据证明哪些信息与寄阁寺村谷姓有关,所以就不牵强附会了。留待后人考证。

       2020年10月19日晚上,“华夏谷氏宗亲群”(群主河南省唐河县谷金钱)湖南衡山谷长胜发出一个资料,说是“根据各地谷姓书面及网上资料整理”,辽宁盘锦谷正勇随即在群里转发。我觉得具有史料价值,命名为《全国各地谷姓始祖与渊源(部分)》,抄录在下面:

1.河南栾川。始祖:谷仁美,元末由山西洪洞迁入河南宜阳。

2.江苏盐城谷家巷。始祖:谷思安,字惠民,明洪武年从姑苏迁入盐城。

3.河北丰润(青山分谱)。始祖:谷桂,明诰授明威将军大河卫(淮安)指挥军事。

4.江西九江太平乡双港村。始祖:谷元启,原籍浙江温州瓦砾坝。

5.湖南宜章大演谷氏。始祖:谷诚魁,字道选,1354年去广东赴任途经宜章而逝,子谷良凤留住祁家村,后徒居宜章赤石镇(长)大演。

6.湖南宜章江厚谷氏。始祖:谷乔,东汉人,从湖北汉口(猪屎巷)迁居湘中,裔孙再徒桂阳郡,传至沾仁公,1186年徒居宜章赤石乡江厚。

7.山东莱芜谷氏。始祖:谷闰,明洪武五年由河北枣强迁出。

8.山东平度新河镇谷家村。始祖:谷赐福,明万历年从大槐树迁出。

9.山东济南孝里镇广里店村。始祖:谷瑄。

10.湖南莱阳谷氏。始祖:谷永,汉代长安人,由长安迁出。

11.湖南湘乡。始祖:谷逢(谷永后代谷桓第5子)。

12.湖南宜章。始祖:谷广(谷永后代谷桓第2子)。

13.湖南衡南。始祖:谷良(谷永后代谷桓第3子,谷畴后5代孙)。

14.浙江余姚。始祖:谷继久(宋朝)宋建炎年自河南宜阳迁浙江。

15.河北宁晋唐邱。始祖:谷中安,明永乐3年从山西洪洞迁出。

16.河北晋州韩庄。始祖:谷彦辉,由山西朔州马邑县牛蹄凹村迁出。

17.河北晋州南小吾村。始祖:谷彦礼,明永乐14年由山西牛蹄凹村迁出。

18.湖南常宁。始祖:谷祥,生于1337年,殁于1425年2月27日,由衡山迁出。

19.湖南(桑植)大庸青堰。始祖:谷均万,祖居云南大理,后迁江西吉安府,后迁湖南大庸青堰。

20.湖南澧县道河谷家坝。始祖:谷均千,祖籍云南大理,后迁澧州南20里道河。

21.湖南鼎城双桥坪镇。始祖:谷均百,祖籍云南大理,后居武陵(常德)后复迁鼎城。

22.吉林松原。始祖:谷云中,祖籍锦州班集塔。

23.根据湖南宜章谷文亨后裔家谱记载:谷大风之子谷全廉迁四川,谷全中之子谷达成迁四川,谷成造之子谷克琼迁四川,谷成造之子谷克左迁四川,谷成祥之子谷克声迁四川,谷复袁次子谷礼寿和哥哥谷礼咏迁四川。

24.山东定陶谷氏。始祖:谷梁赤,字元始,战国时鲁人,今陈集镇西谷村人。

25.天津宁河江洼口谷氏。始祖:谷大凤,由江苏淮安迁出。

26.湖北蕲水(今浠水)县六都石桥畈谷氏。始祖:谷宝公,元末从江西武宁县迁出。

27.河北孟村县。始祖:谷卓尔,明永乐2年从甘肃兰州迁出。

28.江苏、泗洪、安徽泗县谷氏。始祖:谷信。

29.山东枣庄。始祖:谷诗,字鸿儒,明嘉靖年由河北保定迁峄县西北8公里。

30.湖南茶陵潞水。始祖:谷柄,南宋1136年由莱阳迁出。

31.湖南茶陵舲航。始祖:谷元季,先居安仁县,后居舲航。

32.湖南汝城神头。始祖:谷训廷,清朝从宜章迁出。

33.湖南新田三里亭。始祖:谷显佐,字德仁,清乾隆经商从宜章迁出。

34.湖南新田田家山谷。始祖:谷惟祯,字立纲,清末从宜章迁出。

35.陕西商洛腰市镇。始祖:谷进,明中期从湖北迁出。

36.湖南溆浦雷钵井。始祖:谷习恭,原籍宝庆,明崇祯时迁出。

37.四川中江会龙镇谷家堰。始祖:谷先昌,优字辈,由湖北谷城迁出。

38.山东无棣县常北村谷家齐村。始祖:谷德明(明公乃谷楠公后三世),1938年辽阳谷氏与河北丰润合谱。

39.湖南邵阳大山冲谷氏。始祖:谷授,字宝庆,原籍江西丰城,洪武13年迁出。

40.湖南湘潭长山谷氏(湘乡、湘潭)。始祖:谷如春,生五子,谷伏崇、谷早魁、谷德魁、谷授,幼子留守祖居,住江西丰城儒行乡,明洪武13年,谷伏崇、谷早魁之子谷春芳、谷德魁迁湖南茶陵,后由茶陵分徒湘潭、湘乡。谷伏崇迁湘潭景泉,谷早魁与子谷春芳迁湘潭垅窟塘及湘乡流霞塅,谷德魁迁湘潭长山坳。

41.安徽灵璧谷同谷氏。始祖:谷立同,清嘉庆年间由祖籍地谷圩庄(谷庄)迁出,立庄谷同庄。

42.安徽合肥(庐江)谷氏。始祖:谷兴一,由江西瓦屑坝迁出。

43.辽宁辽阳市谷氏。始祖:谷景福,祖籍山东(福公乃谷楠公后六世)。

44.河南鄢陵马坊谷楼。始祖:谷旺(儒人周氏),原籍山西洪洞,明初迁于鄢陵。

45.安徽明光潘村湖农场谷氏。始祖:谷元生,生于1900(儒人梅氏山东曹县),祖籍安徽灵璧禅堂乡谷圩庄,1928年由祖籍地迁保阳滩,复迁潘村湖。

46.江苏盱眙夭滩谷氏。始祖:谷兴志,祖籍安徽灵璧县谷圩庄(住杨疃张圩庄),1945年由张圩庄迁江苏夭滩。

47.河北晋州楼底谷氏。谷福祥、谷泰祥、谷发祥、谷荣祥、谷祯祥于1922年自楼底迁南小吾村。

48.云南赵洲谷氏。始祖:谷原一,原籍江西瓦屑坝,明洪武17年(1385年)随黔宁王朱沭英平滇,落籍云南赵州。

49.重庆谷氏。始祖:谷沾化。

50.新疆喀什疏附县乌帕尔乡。始祖:谷廷杰,安徽太和李兴镇人于清末1890年左右,随军至新疆。

51.浙江温州平阳谷氏。始祖:谷琛,福建长溪人,五代十国时避闽王暴虐迁平阳昆阳,其三子又迁永嘉西塘。

52.河北蠡县南中卫谷氏。始祖:谷子诚,明永乐时自兴州尉(山西太原)迁出。

53.河北安州向阳村谷氏。始祖:谷自诚,明永乐时自兴州尉(山西太原)迁居安州。

54.河南林州市石板岩乡南湾村谷氏。始祖:谷云庆,由洪洞迁出。

55.安徽庐江。始祖:谷景山,自江西迁入庐江。

56.河北丰润谷氏。始祖:谷裕,原籍河南息县,占籍丰润,明朝开国公授昭信校尉赠明威将军予以世袭。

57.河南舞阳谷氏。始祖:谷秀,秀曾祖仁美公,祖父谷祥公,父谷振公,原籍山西洪洞,元末仁美迁宜阳,至秀公迁舞阳。

58. 四川平昌谷氏。始祖:谷温字遇春,乾隆初年自山东济南府来武县迁出。

59. 湖南衡山,始祖:谷崇正,祖妣刘玉人,自元末明初由江西吉水迁出。班行诗是:肇开基业远,积发福田长,道德辉先绪,诗书耀祖光。

60. 温州永嘉鹤盛镇西源乡一个乡全姓谷,据说是从平阳迁来的。梅坦村有三千多谷姓人。温州谷氏辈份:华孔必大应、维泰时宁敬、定亨建常明、祖舜从禹兴……松柏永长青、瀚墨表儒林。(梅坦村谷俊士,亨字辈,2019年11月)。 

       (四)相关史料

       陕西省横山县(今榆林市横山区)殿市镇寄阁寺村之谷氏,不知何年何月来自何方,现如今只有谷培银1986年2月合葬其父谷座堆其母吴海兰时用的手抄本《裔志簿》(依据是1957年合葬谷逢旺夫妇时的《裔志薄》),再无片纸只字,家史全靠口口相传。

       目前可知,寄阁寺村谷姓,世代稼穑,有耕无读,有农无商,积贫积弱。可以推断,谷玉川为第一世;第二世名字用字没有一致的,第三世是单名,所以难以厘清辈分用字;“登”字辈为第四世;“启”字辈为第五世;“逢”(丰)字辈为第六世;“成”(堆)字辈为第七世;“培”(生)字辈为第八世;“聚”(巨、具、志)字辈为第九世。

       明末清初,我国一代人是20年左右,按此推算,寄阁寺村谷姓居住年代应该是200年左右。从现在往前推200年,是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

       关于寄阁寺村谷姓的来源、寄阁寺村谷姓与陕北其他谷姓的关系,我们做了大量的考证、调研工作,目前尚无定论。现将调研情况和相关史料罗列出来,供后进参考:

       第一,调研情况

       族人后进谷刚,整理了寄阁寺村口口相传的寄阁寺村谷氏来源传说:寄阁寺村谷氏是从什么地方迁移而来的,笔者作为一名80后,通过一些传说从而进行论证,无实物证明。寄阁寺村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地名,居住在这里的人也充满了神秘感,值得人们探索研究。第一种传说:寄阁寺村谷氏先祖是李自成兵败后其部下谷可成后裔来此避难,但是从寄阁寺庙宇的碑记上,我们没有发现明末清初寄阁寺村有谷姓人居住。从寄阁寺村所有坟茔推算,谷氏先祖来到寄阁寺村的年代大约在公元1800年前后,此时属于清嘉庆年间,相距明末清初已过一个半世纪,可见“谷可成后裔来此避难”的说法难以成立。第二种传说:寄阁寺村谷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出发,先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谷家湾(该地先后为米脂县、横山县管辖,后划给乌审旗纳林河乡)。树大分枝,兄弟4人离开谷家湾,两人到横山寄阁寺村,一人到靖边,一人到内蒙水清湾。此说法,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在明初洪武年间,时间段为公元1373年至公元1417年期间,这时至寄阁寺村谷氏先祖到达寄阁寺村相差400年左右——寄阁寺村谷氏先祖,应该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来到寄阁寺村的。

       带着问题,2021年“五一”假期,我与谷刚、谷强驱车内蒙乌审旗谷家湾村、内蒙乌审旗城、陕西榆林市横山区城、陕西靖边县谷家伙场村、陕西靖边县城,获得谷家湾的《谷氏族谱》、水清湾的《谷氏族谱》,在靖边县城,后进谷海洋组织靖边县谷家伙场、梁镇、龙洲、马安山的谷姓宗亲与我们座谈——由此,我们得知谷家湾、水清湾、谷家伙场、梁镇、龙洲、马安山的谷姓,与我们寄阁寺村的谷姓,目前还没有同根同源的实证。

       1.内蒙乌审旗谷家湾谷氏

       我们在谷家湾谷氏坟茔地走访了正在上坟的谷姓宗亲,他们说其祖先是从怀远(今横山)芦草峁来到谷家湾的,先祖谷兴到怀远芦草峁,鸿字辈迁徙谷家湾。谷家湾谷氏坟墓从鸿字辈开始,现有七辈。

       离开谷家湾村,我们赶到乌审旗城,走访了谷家湾《谷氏族谱》主编谷子成和编委谷思荣,两人所述,与谷家湾宗亲相同。2010年仲秋面世的谷家湾《谷氏族谱·序》第二段全文:“时至洪武,晋地富庶,人口多壮,社会发达,甲俱天下。朝迁众民,屯垦戍边。我氏一族,世居晋中,临汾地灵,衍居西阳,人多势旺,首当迁移。朱棣大略,计十八次,分迁晋民,谷祖离籍,兄弟七枝,分迁九州。其一(谷兴)至秦,迁至陕北,先住佳县,后到横山,居贾家峁,育有三代,垦芦草峁,繁衍四系,生息繁衍,便为我族。”谷家湾《谷氏族谱·序》第四段全文:“陕北黄土,无定清水,甘饴如乳,养我一氏,六百余年。明朝至清,先居横山,兄弟五人,逐水迁居,至谷家湾。四人世居,一至靖边。人伦辈分,按谱可查,血脉相连,至今有缘。”

       谷家湾《谷氏族谱》第48页《新纂自订谷氏世系用字一览表》记载其世系用字:“兴贤万鸿生怀占思子青云升平开元登基左丞右相文武双全风华正茂……”

       综上所述,谷家湾谷氏从谷兴起,至今11世,约200年。谷家湾谷氏与我寄阁寺村谷氏,目前还没有同根同源的实证。

       2.内蒙乌审旗水清湾谷氏

       2004年11月10日面世的水清湾《谷氏家谱·序》第三段全文:“清乾隆年间,仲宁于山西迁到内蒙古乌审旗纳林河水清湾居住。宁生四子(成功德才)。建国前夕,便又有部分后代迁移于陕西横山邵家洼、子丹(应为志丹——谷培生注)县城关镇、甘肃华池县林镇小河沟、纳林河蘑菇台、谷家畔、河南农场、东胜、乌审旗、科研等地居住。至今传到十一世,真可谓子子孙孙无穷馈也。到2004年冬统计,现有人口712人。”仲宁,即水清湾先祖谷仲宁。

       水清湾《谷氏家谱》第10页《谷氏家族予(应为预——谷培生注)订世次》:“前十世:仲有尚山增祥加正世玉;后十世:雄风思治国万子广耀忠。”

       综上所述,水清湾谷氏从谷仲宁起,至今11世,亦200年左右。水清湾谷氏与我寄阁寺村谷氏,目前还没有同根同源的实证。

       3.陕西靖边谷家伙场谷氏

       陕西靖边谷家伙场89岁的谷裕(谷生亮)告诉我们:谷家伙场谷氏与内蒙乌审旗谷家湾谷氏为一家。也就是说,谷家伙场谷氏和谷家湾谷氏一样,与我寄阁寺村谷氏,目前还没有同根同源的实证。

       4.陕西靖边梁镇谷氏

       陕西靖边梁镇谷稚艇说:梁镇谷氏原住靖边县关路畔,后走到定边县堆子梁庙湾村。在我爷爷谷连舫手上,从堆子梁迁徙到梁镇柳桂湾村。我大哥谷稚青退休后住张畔,我住靖边县城。我们梁镇谷氏和谷家伙场一个家谱,源头是一家(即与谷家湾谷氏一家——谷培生注)。也就是说,梁镇谷氏和谷家湾谷氏一样,与我寄阁寺村谷氏,目前还没有同根同源的实证。

       5.陕西靖边龙洲谷氏

       陕西靖边龙洲乡树坪村宗亲谷治中老师介绍:据我族爷谷生亮口述,先祖原住神木县谷家南沟。太爷谷存祥与谷刘氏生育5子,取名永富、永华、永贵、永生、永昌。生活所迫,1904年冬,谷存祥雪夜打发年仅19岁的长子谷永富携带永华、永贵南逃,三弟兄辗转内蒙、榆林、横山等地,于第二年夏抵达龙洲乡树坪村,给树坪村原住户王家揽工,租地以栖身。两年后,谷永富又奔波两个多月将父母尸骸及四弟、五弟带到树坪村。民国战乱,弟兄五人南逃至安塞镰刀湾深山,深山地少,人口增多,度过两载,五弟兄挥泪分开:老三谷永贵留在镰刀湾,老大谷永富、老五谷永昌返回龙洲树坪村,老二谷永华、老四谷永生南迁王窑乡高桥村。谷存祥五子形成五老门,子孙主要分布在陕西靖边、安塞、西安和宁夏银川等地,嫡衍达四百众,已有七世孙。

       综上所述,龙洲谷氏离开神木到靖边龙洲(安塞镰刀湾、安塞高桥)定居118年。龙洲谷氏与我寄阁寺村谷氏,目前还没有同根同源的实证。

       6.陕西靖边马安山谷氏

       陕西靖边大路峁马安山谷氏宗亲锦字辈谷东山介绍:传说我的祖先是从神木(一说佳县)谷家梁来到横山的(具体地址不详)。在我祖父谷万富手上,我家从横山某地迁移到靖边县马安山,迄今约100多年。我祖父谷万富生育4子:子茂、子元、子胜、子祥。谷子茂和谷子元在1973年从马安山迁移到甘肃庆阳合水太白镇,其中谷子元于2006年又从合水太白镇搬到宁夏平罗县陶乐镇;谷子胜和谷子祥一直居住在马安山。谷子茂生育5子2女,谷子元生育1子5女,谷子胜生育4子2女,谷子祥生育7女。谷子茂的第三子给谷子祥顶门。据统计,马安山谷氏“生”字辈26男,“锦”字辈11男。

       综上所述,马安山谷氏从谷万富定居在靖边马安山起,迄今约100多年。马安山谷氏与我寄阁寺村谷氏,目前还没有同根同源的实证。

       寄阁寺村谷姓从哪里来、怎么来、为什么来?在没有实证之前,只能推测,不能结论。这个艰难的、重要的工作,留待孝子贤孙完成。

       不管先祖是什么年间来的,为什么来的,来的时候是富贵还是贫穷,他们都是可敬可爱之人。是他们及其后来者,在寄阁寺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繁衍、劳作,使我寄阁寺村谷氏家族,逐步兴旺,走向荣昌。

       第二,史料罗列

       《横山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的殿市镇谷培俊,是本族英烈(详见《谷丰盛儿子谷满堆世系》):谷培俊(1929年11月—1948年), 烈士,1947年2月参加解放军警备2旅6团,1948年在山西忻县豆菊村战斗中牺牲。

       《陕西怀远县志》(陕西资图批字<2008>EY62号)145页《节妇·国朝》中载:“冯谷氏,怀远堡民冯有朴即冯二宁妻。年二十六,夫殁。矢志守节,侍养翁姑,皆等耄耋。训导子孙,勤务耕读。子佐寅等治农业,克振家声。”

       《大顺史稿》(黄卫平著,三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289页、290页记载:“谷可成,一作谷大成,永昌元年正月避李自成讳改名谷英,又陕北语音英与永为同音,又被记作谷永。生年不详,卒于永昌元年(1644年)五月。陕西米脂县怀远堡(今属横山县)人。崇祯四年(1631年)三四月间,李自成在米脂发动农民起义,可成是参与者之一,在军中绰号九条龙,李自成待之如左右手,在李自成部农民军中影响较大,永昌元年二月,崇祯在大顺军大兵压境之时,曾下诏“宽赦”大顺政权中除李自成以外的主要将领,可成即为其中之一,但因农民军中称九条龙的首领有好几个,故可成的早期活动经历难考。”“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建国,大封功臣,可成被封为蕲王。随即可成率军随李自成东进过黄河,参加了大顺军主力的北伐。三月十五日,可成等率军至居庸关,明守将唐通迎降,可成率军直至京师,参加了攻打北京的战役。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北京,可成入京中局明驸马万炜第,参与追赃助饷。四月,吴三桂叛夺山海关警报频至,可成参与了大顺军发兵山海关征剿吴三桂军的决策,为东征九帅之一,随李自成参加山海关战役。四月三十日,李自成退出北京,可成与左光先奉命率军断后,阻击追军。五月八日,可成与左光先率领大顺军与吴三桂和清联军战于望都,一万余大顺军难以抵挡吴三桂和清军联军的进攻,可成在麾军鏖战后为吴清联军俘获,被吴三桂处死。”

       以上,谷培俊是本族人,冯谷氏、谷可成,没有发现他们与本族有何渊源。此处只是罗列资料,以待后人考察。我的态度是:宁缺勿错,绝不牵强附会。

       (五)总编絮语

       应该有而没有,就应该使其有。《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顺天意,得人心,应运而生。

       第一,编写过程

       第一阶段,资料的收集,从2019年2月到2021年1月,各世系资料提供人是(即各门头主编,按正文顺序排序):

       谷虎、谷培宝、谷培雄、谷忠、谷峰、谷具海负责谷启云长子谷逢来世系、次子谷逢马世系、三子谷逢礼世系、四子谷逢雨世系;谷强、谷智负责谷逢明及长子谷成德世系、次子谷成宝世系、三子谷成厚世系;谷聚国负责谷逢春长子谷成堆世系;谷艳军负责谷逢春四子谷尚堆世系;谷文负责谷逢春五子谷积堆世系;谷具忠、谷林禧负责谷逢春六子谷仲堆世系;谷具昌、谷岭有负责谷逢旺及儿子谷座堆世系;谷巨斌负责谷逢宽长子谷金堆世系;谷东负责谷逢宽次子谷周堆世系;谷岭诚负责谷丰盛儿子谷满堆世系;谷巨全负责谷丰印长子谷振堆世系;谷巨忠、谷巨清负责谷丰印次子谷厚堆世系;谷海洋、谷海东、谷延龙、谷仲元、谷海峰负责谷丰治长子谷成祥世系、次子谷成瑞世系、三子谷成选世系;谷玉负责谷丰栋儿子谷秀堆世系、谷丰升儿子谷成山世系;谷巨亮、谷巨仓负责谷成先世系、谷成柱世系、谷成财世系;谷军负责谷成喜世系。

       资料收集、汇总工作,由谷刚完成。

       第二阶段,族谱的编纂,从2021年2月到2021年9月。整个工作由谷培生完成。

       校对工作由谷文纬、周麟等完成。

       第三阶段,印刷和发行,2021年10月。整个工作由谷培生完成。

       第二,编辑内容

       《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只收编寄阁寺村谷氏后裔的资料。

       族谱内容,征集资料时就说过,因为这涉及编辑出来的内容,特此重复:

       男丁,内容主要是:名字,性别,生卒年月,照片,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及职务,配偶情况,生育孩子情况,生平简介。男丁一直顺延。县团级职务、副教授职称以上,可有小传。

       女客,内容主要是:名字,性别,生卒年月,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及职务,配偶情况,生育孩子情况(即外甥客性别、姓名)。女客、女客子女如有地市级干部,单独说明。

       提供老宅、祖坟、墓碑、遗物照片的,原则上予以选用。

       以上内容,若有短缺,那是没提供或者提供来的资料质量太差所致。请勿埋怨。

       地名,乡镇前面没冠县(区)名的,都是榆林市横山区。

       编纂的原则是:争取搞全,保证搞准,实在实用,不攀不比,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真实的《族谱》。

       第三,门头安排

       门头的划分,原则上定位在第六世逢(丰)字辈或第七世成(堆)字辈,划分的原则有二:一是迁徙某地,另立门头。二是确保世系表(图)在1个页面上安排,一目了然,不做拉页——拉页印刷不便,且容易损坏。

       门头的顺序,以标题起首名字的辈分排序。

       《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中重名较多。这不完全是信息不发达所致,三代之内、一村之中,亦有重名,令人五味杂陈。我在《横山寄阁寺村谷氏家族字辈排序》中提出要求:“起名时,不得占用本门头上、下两代之内已有名字。一个村的同族人,也要避免重名。”本门头三代之内,重了前辈的名号,是不尊重;重了平辈的名号,是不智慧;重了晚辈的名号,是不谦让。温馨提醒:汉字繁多,恒河沙数。避免重名,实在不难。

       第四,专用印章

       为使《族谱》及《续谱》《修谱》一脉相传,首任编委会主任谷培生在书院门购得13厘米高、4厘米见方的老挝章料石,请河北治印名家永川雕刻“陕西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印一方,作为历任编委会主任传承之信物。后世所有《续谱》《修谱》的封面要与母本高度一致,封底正中,端盖此印。

       第五,家人可嘉

       为编纂《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族人代表于2019年1月26日(戊戌年腊月二十一)从四面八方赶到寄阁寺村参加《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筹备会。会议产生了《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编委会。承蒙错爱,公推我任编委会主任。论德才,我不敢当;论情感,我不能辞。

       值得庆幸的是,族人积极踊跃,群策群力,众人划桨开大船。

       为编好《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筹备会时,家人们纷纷出钱出力:谷培福3200元,谷培祥3200元,谷培雄1000元,谷具雄600元,谷培银11个孙子谷万山、谷万元、谷雄山、谷勋山、谷岭强、谷岭军、谷岭有、谷林春、谷岭彪、谷宝山、谷岭豹合捐3000元,谷具昌助资白酒价值1500元,谷岭诚助资香烟价值1040元,谷岭树免费提供餐饮帐篷设施等价值1500元。会后,谷岭诚想方设法借的《横山县志》《陕西怀远县志》快递给我。

       为编印《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谷星率先捐资31600元,短短的18天内,99名家人捐款186100元。为树祭祖碑,谷具贵带头捐资1000元,短短的10天内,50名家人捐款74000元。两次127人捐资260100元(详见《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捐资名单》)。

       顺便说明一下,所有差旅费,都没有在公费中开支。延安城的两次饭局谷巨仓承担了,安塞城的两次饭局我儿子谷文经承担了。五一假期我与谷刚、谷强去乌审旗、横山、靖边、安塞等地座谈,车辆费、住宿费,谷刚承担了。横山城的两次饭局谷培雄、谷岭诚承担了,靖边城的两次饭局谷海洋承担了。

       综上所述,在资料征集、经费筹集、印数统计、树碑祭祖等工作中,谷聚军、谷星、谷巨仓、谷具昌、谷巨全、谷巨忠、谷华、谷岭军、谷宝山、谷海洋、谷刚、谷玉、谷虎、谷强、谷岭诚、谷东等,劳苦功高,《族谱》留名。

       家人的支持,是鼓励,也是鞭策;是压力,也是动力。

       《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210cm×285cm即1/16开本,23个印张即368个页码,390千字,1083幅图片。全文彩色印刷,全部是精装版。高端设计,图文并茂,装帧精美。自信既能告慰祖先,也能引领后人,亦能面对世人。

       身为《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编委会主任、总编辑,唯恐托付不效,以伤家人之心。我自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族谱》。因此,2019年5月,辞去《视界观》杂志执行总编辑职务,两年半900多个日日夜夜,全心全意,殚精竭虑,竭忠尽智。

        为《横山寄阁寺村谷氏族谱》,我心甘情愿、任劳任怨,缘于家父教诲,家人支持,自身修为。家父谷公积堆在世时,叮嘱我编纂《族谱》;谷培源兄在世时,鼓励我编纂《族谱》;谷培福兄2019年2月来西安与我面谈编纂《族谱》事宜,要求其儿孙谷具文、谷刚、谷林禧等,全力支持我编纂《族谱》。列车前进,枕轨负重,火电推行,系统协调。

       “我本将心向明月,一片冰心在玉壶。”“两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为寄阁寺村谷氏光前裕后,理当殚精竭虑!

       谨以此《族谱》:

       告慰寄阁寺村谷氏前人永垂不朽!

       祝愿寄阁寺村谷氏家人万事如意!

       祝福寄阁寺村谷氏后人生生不息!

       2021年10月1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