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培生《赵匡胤耍钱场》连载38
2018-10-13 20:10:37
  • 0
  • 0
  • 2
  • 0

敬请关注:连载我2008年5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赵匡胤耍钱场》(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建议您到终南山秦楚古道潇洒走一回:走终南捷近,享寿比南山,君何乐而不为?!

       《赵匡胤耍钱场》连载38

       谷培生

       赵普祖居幽州,其父迁徙常山,后又搬家到洛阳。赵普的家搬到洛阳的时候,赵匡胤和王审琦的家到了汴梁,所以他们没见过面。赵普博学强志,尤其是对兵法颇有研究,什么《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吴子》、《司马法》等,他都熟记在心。正月十五夜,他正在街上观灯,被一老者拦住,老者告诉他,天下不久大乱,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要他翊赞真龙天子定天下。久有大志的赵普,就把老者请到家里,老者用半个月的时间,传授了他奇门遁甲,临走时,把这个盘也留给了他,对他说:“这盘是我师傅麻衣道者做的,他做了两个。真龙天子已经出现,如今在终南山花门楼潜居,他也有奇门遁甲书,也有这么一个盘。我给真龙天子教的是概念,给你教的是实用方法。你现在就去找他。天下大乱时,我会告诉你们出山的。”于是,赵普抛妻别子,拿着这个奇门遁甲盘,往这终南山而来。

       赵匡胤听赵普讲了他的奇遇,就说:“陈抟。”

       赵普说:“对,陈抟。”

       赵匡胤:“他就在这儿。”

       赵普:“哪儿?”

       “这儿。”赵匡胤朝金龟堡方向指了指。

       赵普:“主公,那咱们应该去找他去。”

       赵匡胤:“对,这就去。”

       赵匡胤带赵普上了金龟堡。一个道童,把两人引进了陈抟的屋子。

       陈抟见了两人,笑眯眯地说:“好,好!一块儿来了。好,坐吧。”

       赵匡胤、赵普坐定后,陈抟对赵匡胤说:“赵公子,我说过,我要帮你打天下,也说过,我不能出山,所以正月,我到洛阳为你物色了这位年轻人。你要想成就霸业,就要用赵普做军师,不可轻弃。”

       赵匡胤见陈抟说得认真,站起身来说:“晚辈铭记在心。”也就是因为有陈抟的推荐,赵匡胤一生没有怀疑过赵普。做了皇帝后,连他的结拜兄弟石守信、王审琦他都怀疑,酒席宴上,夺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的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可从来没有贬抑过赵普,《宋史》说赵匡胤对赵普“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 北宋重文抑武,多良相而少良将,由此可见。

        陈抟又转身对赵普说:“你也一样,要成就大业,必须坚定地忠实地跟着赵匡胤,辅佐他成就大业。”

       赵普也站起身来,向陈抟行礼道:“我永远记住你的教诲。保我主成就霸业。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与其说赵普的话是对陈抟说的,倒不如说是对赵匡胤说的。

       陈抟说:“你俩人,从今往后,要齐心协力。你俩人齐心了,举天下豪杰不能与你们争锋。现在,赵思绾、李茂贞、王景崇发动了‘三镇之乱’。但这三个人,都是乱臣贼子,不会有好结果。我算了,平叛的人马,后天就会从汴梁出发,你们到潼关去,投平叛的汉军。”

       赵匡胤问:“陈道长,我此番出山,求道长教我运作办法。”

        陈抟道:“远、近、轻、重。”

       赵匡胤:“敢请道长说明白点。”

       陈抟道:“远,是远招贤士;近,是近去佞臣;轻,是轻赋万民;重,是重赏三军。”

       赵匡胤说:“谢谢道长!道长再为我推算一下,好吗?此去前景如何?”

       陈抟道:“我让你去,定然前景不差。我送你四句话,你可千万要记住了:遇郭而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

       听了陈抟道长送的四句话,赵匡胤心里一忐忑,灵光一闪,啊,卧龙寺智能长老送我的也是这四句话,四四十六个字,和这陈抟道长说得一模一样的,一字不差!这一僧一道都送我这十六个字,神了!那天,智能长老说了后,自己理解为姓周的、姓郭的,花门楼我都遇见了,周有周月娥,郭有郭秦云、郭楚云。现在看来,周,不是指周月娥;郭,也不是指郭秦云、郭楚云。周,郭,应当另有高人。还有,百草庵的雪能师太,也对自己说,州府城郭任君行。现在看来,她说的“州”,不是州县的意思,是陈抟说的“周”, 她说的“城郭”,应当是陈抟说的“郭”。三位世外高人,都告诉我遇周、遇郭吉利,我必须注意。想到这,赵匡胤问陈抟道长:“道长能说得详细点吗?”

        陈抟摇了摇头说:“不必细说,以后便验。”

       赵匡胤和赵普见陈抟不愿意再说,不敢勉强,就告辞出来。临出门时,陈抟偷偷地塞给赵匡胤、赵普一人一个纸条。赵匡胤和赵普都不知道陈抟给对方了一个纸条,更不用说纸条的内容了。陈抟给赵匡胤的纸条上写的是:“一汴二杭三闽四广。”这是宋王朝步步南迁的谶语,从开封到杭州,直到闽南、广州崖山。有人说,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准备迁都长安。他一是看重终南山的风水,看重长安的帝王之气;二是觉得汴梁的朝廷,多有动乱,没有统一过天下。可是,他相信陈抟的,陈抟给他的纸条,他看不明白,对“一汴”,他理解为第一选择是汴梁。所以,赵匡胤的宋朝,就定都开封。也就是从此开始,长安再与都城无缘。“长安自古帝王都”,成为历史。

       陈抟给赵普的条子,写的是:“杯酒释兵权。”后来有人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自作主张,有人说是赵普的建议,其实是陈抟的授意。

       赵匡胤和赵普回到“花常香”时,正是午饭时分。马武在“花常香”门口等着,说周月娥、郭秦云、郭楚云、杨啸几个人,正在“渔”字号雅间等赵匡胤呢。

        赵匡胤刚才带赵普上金龟堡,马武看见了。所以,他们几个估计赵匡胤吃午饭的时候会回来的。所以,周月娥安排好雅间,让马武在门口等。见赵匡胤带着那人进来,周月娥等人站起身来让座。几个人又礼让了几句,最后,周月娥居中,右边赵匡胤,左边依次坐的是赵普、杨啸、马武 、郭楚云、郭秦云。赵匡胤把赵普介绍给几人,他说:“这位叫赵普,是位受到仙人指点的高人,现在是我的军师。”赵匡胤又把周月娥等人一一介绍给赵普,介绍到杨啸,赵普和杨啸都说,见过,见过。

       吃饭时,赵匡胤对周月娥说:“周姨,现在天下大乱了,我也该出山了。在你们这儿住了半年,还真舍不得走呢。我还有件事,想求周姨再给我帮个忙。”

       周月娥停住手中的筷子问道:“赵公子,不要见外,有什么事,尽管说。”

       赵匡胤:“周姨,我昨天收拾了二十几个从长安跑过来的乱兵,他们抢来的五驮丝绸,都在我那儿,你看,我们几个人出去,要吃要喝,没有盘缠不行,但这丝绸又不好带,我想变换成细软。不知周姨能帮忙不?”

       周月娥盘算,丝绸的销路一直不错,五驮丝绸也就二百来匹,花门楼有好几家丝绸铺,应该说能吞得下。再说赵匡胤急于变现,对价格不会有什么要求,也就好变现。于是说:“这好办,赵公子,这街上有几家丝绸铺,老板我都熟。只是不知赵公子对价格有什么要求没有?”

       赵匡胤心想,我也不知道丝绸如何分等级,是什么价格,与其说不上来,不如交给周老板去办,所以说:“周姨,一切都拜托你了。价格你看着办。哎,给你和秦云、楚云留下几匹,算我临走时送给你们的一点小意思。”

       周月娥说:“赵公子,那就谢谢你了。你们要走了,我还真舍不得呢。刚才杨啸和马武说,他俩也想跟你去,不知是现在跟上你走呢,还是等你有个地方再去投奔你好?”

       赵普心想,要走就一起走,等我们有了地盘再来,那不差了一步吗?但他城府比较深,又是刚认识的,所以只是听其他几个人说话,他一声不吭地坐着听。

       赵匡胤想,我有三个武功盖世的弟兄,又有了高人推荐的军师,文不在乎杨啸,武不在乎马武,于是对杨啸和马武说:“这个我不好说,你俩现在跟我一起走也行,以后我有了地盘,再让人来找你们去,也行。这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其实,周月娥这是给赵匡胤打招呼,希望赵匡胤说,等有了地盘再去。

       周月娥毕竟是妇人之见。她虽然认为赵匡胤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跟着赵匡胤,大方向没错,但谁知道自己的前景如何?赵匡胤能成功,不等于跟上他的人都能功成名就。一将成名万骨枯啊。再说,一下子让两个准女婿都离开自己去那出生入死的战场,哪个人也难承受。所以,她刚才主张,杨啸和马武就在这花门楼住着,等赵匡胤有了一定的势力后,再去。咱们和他的交情不浅,他能不招呼咱么?

       周月娥说:“赵公子,你看,杨啸、马武和秦云、楚云都不小了,我本打算今冬给他们完婚呢,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间再能聚在一起。所以,我的意思是,你们几位先走,他俩把家安顿好后,再去投奔你去。”

       周月娥的想法和说法,其实也很正常,别说是一个女人,一个寡妇,就是男子汉,也难以一下子同意两个女儿和女婿都奔赴沙场。当然,周月娥这么做,不等于几个人的意见一致。他们五个人,刚才已经争得面红耳赤。有道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杨啸的态度就不一样。杨啸过年时,已经征得父母同意,所以想跟上赵匡胤走,可是郭秦云不同意。性格柔弱的郭秦云离不开娘,又觉得出门在外,自己的男人是文人,容易受那些武夫的气。她最怕的是,在兵荒马乱中,武官能进能退,像杨啸这样的文人,遇到一个小兵,就对付不了。自己虽然会几路鞭法,但毕竟不是当女将军的料。郭楚云与郭秦云不同,她性格外向,又好动,自以为凭她和马武的功夫,自保没有问题,所以她主张跟上赵匡胤一块儿走。可是马武又不行,马大成和燕来香只有这么一个独苗,他俩是战乱中死里逃生的,绝对不让马武跟几个毛头小伙子去冒险。马武自己,左右为难,也实在没了主意。一边是楚云,说应当现在就走,打天下不能等现成饭吃,一边是父母和准岳母,不让走。性格温顺的马武没了主意。周月娥也难,让两个女儿都走吧,舍不得,走一个吧,女儿和准女婿想走想等的不配套。总不能让杨啸和楚云走,让秦云和马武留下来吧。一方面是关系、感情不一样,另一方面她知道杨啸和秦云、马武和楚云的关系很亲密了,没有重新组合的可能,也不能重新组合。争来争去,莫衷一是,杨啸儿女情长,不想离开秦云单独走。楚云也不想离开母亲、姐姐和未婚夫。最后,杨啸和郭楚云妥协了,也同意等一等再看。五个人说来说去,都说的是现在去,还是等一等再去,谁也没有想,等一等,是等到什么时候。再说兵荒马乱的年月,怎么能知道赵匡胤的确切消息,知道了,怎么去找,能不能找得上。战时无定居,赵匡胤很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呆几个月。

       就在赵匡胤和赵普从古堡回到“花常香”的时候,五个人基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思想:先不和赵匡胤等人一块儿走,等听到赵匡胤成了气候以后,再去找他。

       万事等来日,只能是蹉跎。时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不能一概而论。七、八年后,杨啸、马武听说赵匡胤当了周朝的节度使,当了大将军,才从花门楼带着老婆孩子,还有周月娥,到汴梁投奔了赵匡胤。赵匡胤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封杨啸为知府,封马武为都指挥司。杨啸、马武因为认识了赵匡胤,所以都得了个五品官。也因为他们当年没有一块儿跟赵匡胤去,所以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和赵普都出将入相,官拜一品大员,杨啸和马武只能弄个五品官袍。——杨啸在卧龙寺,曲解了智能长老“不离不弃,前途广大”的意思。其实,智能长老的那句话,不是说给赵匡胤的,是说给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杨啸的,也许主要是针对杨啸的。当然,这是后话。谁又长着前后眼?如果人都能早知今后事,谁也不会悔不当初。

       吃过饭后,周月娥原以为贪玩好色的赵匡胤,会找个姑娘乐一乐,至少会去看一看兰花,就问:“赵公子,给你俩怎么安排?”

       赵匡胤知道周月娥问的是什么意思,就说:“周姨,不了。我回耍钱场去。准备走了,我要回去打点一下。”

       周月娥听了赵匡胤的话,越发看重这个年轻人了。贪色不乱,有轻有重,有起有坐,行!所以由衷地说:“那行,赵公子,一看就是干大事的,知轻知重。那怎么办,丝绸是你送下来,还是让马武上去拿下来?我不知道你哪天走,所以,我现在就得去找那几个丝绸店的老板。”

       赵匡胤说:“周姨,不麻烦马武跑了,丝绸是五驮 ,有五匹马呢 。我让弟兄们明天一早给你送下来。这事就麻烦你费心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