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看本质。读书,读原著。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读名著,读纸质版书;多读哲理书,多读历史书,多读纯文学书;读自己驾驭得了的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善读可以致愚。学有用的,学实在的。学,不仅是听,不仅是读,最重要的是思,是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新年伊始话读书
谷培生
多数人是好人,也都是可以成事的人。事倍功半的原因,我以为大致有三:一是没有养成说话做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二是圈子里的人少数与你一般齐,多数不如你,不仅没人能帮得上你什么,还拖累你,影响你。三是读书少或者读书杂,没有精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学而思,思而行,行要笃。
人老话多,人善啰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善读可以致愚。也就是说不能胡乱读书,有的书精读,有的书浏览。有的书可读,有的书不可读。学有用的,学实在的。
学,不仅是听,不仅是读,最重要的是思,是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看人,看本质。读书,读原著。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读名著,读纸质版书;多读哲理书,多读历史书,多读纯文学书;读自己驾驭得了的书,不要读心灵鸡汤的书(所谓“正能量”的鸡汤)。先读自己用得上的书,再读修心养性的书;读书重在理解(认真揣摩,细致品味),细雨润无声。
鸡汤遍地,鸡毛遍地。红尘滚滚,辨别真假,辨别是非,辨别方向,虽然艰难,但是必须,也是关键。品味一下《雾里看花》的歌词:“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 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烦恼最是无情夜/笑语欢颜 难道说那就是亲热/温存未必就是体贴/你知哪句是真 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真真切切。”
相信自己,好好读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般人,估计难以听进去,听进去也难以做到。我尽我心,各自修行。
(2025年1月1日上午于延安君林上苑)
我2009年9月9日写过一篇909字的《浅说读书》,原文附后:

浅说读书
谷培生
读书,伴随着书籍的历程,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三千五百多年来,简策、帛书、纸书,三教九流,有过多少书籍,有过多少读书人,谁也说不清。读书做官、读书无用等论调,激励、困惑过无数读书人。书籍的历史有多久,读书的理论就有多长,而且永远也没办法收场。六岁启蒙后,我已与书籍相伴了四十年,与书籍建立了难分难舍的感情,所以我也想说一说我对读书的认识和态度。
读书是生存的需要。知识就是力量,书籍里有知识,有科学技术,无论是为了油盐酱醋,还是为了颜如玉千钟粟黄金屋,读书都成为必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士、农、工、商七十二行,那行那业能离开书籍?所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读书是一种劳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是没有道理的。
读书是做人的需要。人非禽兽,岂能不读书。“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人活一生,就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是自我表现,也是精神寄托。要想身体健康有活力,就要吸收新鲜空气增加新鲜血液;要想活得有品有味,就要读书学习。读书犹如饮食。书犹药也,能使人生命延伸、扩展、升华。
读书是生活的需要。茶余饭后,吟几句诗文,可以休心养性,可以消遣时间。读有用书,可以增长智力;读有趣书,可以赏心悦目。以书为师,以书为友,是一种修为,是一种格调。读书不一定要有什么目的,书本不仅是敲门砖。明朝陈继儒就认为:“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足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所以我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应该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住陋室,阅金经,岂不是人生幸事快事?
读书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还是生活的需要。“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如今到处有书,怎可不读?悬梁刺股,不教自勤;囊萤映雪,家贫苦学;负薪挂角,身劳好学。我辈有许多书可读,有人施教,有很好的条件读书,有大好的时间学习,倘不趁大好时光多读几本书,岂不愧对古人辱没后人?!
我经常大声疾呼:多读些书,少上点网。
好读书,读好书。读精品,读经典。
(2009年9月9日于西安藏拙屋)
感谢阅读,感谢转发,
感谢指导,感谢赞赏。
